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麻豆


我喜愛日落夕陽時的樹影

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美麗的台灣

終於結束了,這些日子得到了很多也改變很多。
原本聚集在一起的翔鳥各自奔向未知的天空,我.....還在奮戰。


最近從書中看到很多國外的經驗案例,這些案例會有今日先進的觀念、決心跟作法,
並非短時內造成。青鬱的田野、滿谷的野花、孕育魚蝦的澈溪也難逃工業化所帶來的蹂踐。
慢慢的意識到生態的危機幾對生命財產帶來的威脅,須與環境共存的法則。
現在很流行永續樂活,也免不了漸漸地被商業化及消費化。
甚至國外都都為此種現象取了ㄧ個專有名詞﹝Greenwash﹞
但願,就算在被消費的機制中,至少也能有催促地球村民內心環境共存意識的萌芽效果。
在我生長的環境-台灣。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那些先進國家的影子。
時常聽人家嘴上常提,去了那個國家,那裡有多先進、多乾淨,大家都很環保,大家都騎腳踏車....
為什麼台灣空氣那麼髒、環境那麼亂、生活品質趕不上人家之類的話。
我也認同台灣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環境的經營觀念也必須改善。這你我都知道。
但我們需要給她時間,更需要給自己觀念跟習慣。
想想自己最基本的回收、交通器具的使用、生活耗材的使用率,能源的節制.....
是否也盡到了口中先進國家的水準,說要全達到可能有過於苛求。
同樣的標準,我們以往對台灣過於苛求的批評口吻也該對自己說對吧?
我想起書上寫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每個人都有這種心態的話,你我都不會成為GREENWASHER
我們美麗的台灣也會變成外國人口中那令人嚮往潔淨又無瑕的國家。

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公共藝術?社會藝術?





隨著時間的年久 經濟社會的成長相對生活的富裕
美學品味的提高逐漸的更有閒餘去計較生活的品質比起以往
注重出口的工業時代一般普羅大眾對於藝術的認知
非是奢侈品即為高消費
對於住宅外觀甚至日常用品 都是求于經濟效用度高即可
但現在步行於大馬路上路旁一棟棟與早期風格迥然不同的街屋比比皆是
先不論其外觀美醜與否至少比起早期立面了無生趣
大同小異 低窄緊迫的住家卻是豐富許多
再往裡面走 小至牙刷杯具 大至沙發餐桌
當今火紅受歡迎的設計感用品也不難觸見
再怎麼窮也要過的有品味 好像已變成一種趨勢寧
願家徒四壁也要擺上ㄧ個足以買的起一套沙發的燈具
其實說開了不就是大家覺得品味這件事的重要性
近幾年公私部門也吹起ㄧ股藝術品味的比較風
因政府支持藝術政策的落實相關的公共建設經費比例上
也規定必須設置一定的比例投入公共藝術
有錢的地方政府向國際知名的大師購置藝術品擺放於公共空間
沒錢的地方政府也想有大師作品
但礙於經費問題可能就只能向稍有名氣或展露頭角中的藝術家來請益
來與它縣市比較 為的就是讓當地或是外來民眾感到這個縣市的政府有品味
對與藝術的支持很用心 以此來提高人們對於其施政的好感
好幾個縣市都把同一位雕刻大師的作品
放在其當地的文化中心或是擺在政府機關內部公共大廳
說其是公共藝術 但真的是公共藝術嘛?對此我感到質疑!!
花大錢購置的藝術品假如沒有受到良好的保存真的對藝術有用心嘛?

常會看到新聞報導 某某企業花了多少錢請了多知名的設計師 藝術家
為其公司總部或辦公場所做空間設計 擺置大型雕塑作品或是畫作
誇讚其對與員工品味提升這方面用心的程度
也誇獎他們是公共藝術的典範 接著不管大企業小企業
也都跟著投入這種公共藝術的投資 為的就是給大眾及業主有良好的形象
讓大眾知道不只工作效率高 連品味也很高
因為敢花錢 因為提供了公共的分享 竟也說其是公共藝術的支持者
但一般的人進的了總部辦公大樓嗎?一般人能進入寬大的廠房園區嘛?
能夠觀賞的人固然有限 能夠得到影響的人當然也是有限
對於這也叫公共藝術 公共的程度也難免令人質疑!!

公共藝術其實的本意就是讓大眾能夠接觸觀賞
在藝術家的血液中 通常也都流著對於社會批判的因子存在
根據當今社會的亂象 靡亂的盲潮 作出隱含諷刺意味的作品當然
這樣去談藝術家或許對他們來說包袱太大
但至少我覺得真正好的公共藝術作品 基本要有寓教對話的條件
與其說購買現成的作品擺放在公共場所的是公共的象徵
沒有透過場所的精神對話 廣場或是建築空間的形態配合考量
考究地方歷史背景意義 不構成對使用者與觀賞者的障礙
甚至材料使用的耐久性 保存惟護措施的提出等..相關問題
倘若沒有絲毫考慮就強制把藝術品放入陌生場域對設置的場所而言
可能應該稱為強暴藝術 且不據任何意義
當然公共藝術對於某些人來說 可有可無 甚至厭惡 看也看不懂 奇形怪狀
所散發出來的氣氛也令某些人感到不舒服 認為其是浪費納稅財政
不過藝術品所帶來的衝擊 文化的影響 大眾的美學提升 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藝術代表著一個文化的里程 ㄧ個社會的時代象徵 ㄧ定有其生存價值
但在這之前應該是改變一般民眾對與公共藝術的看法
談到公共藝術不在只是雕刻作品 也不能單存覺得那是設計或是裝飾
至少應該賦有提供文化省思的意義功能

文化大國希臘流傳著ㄧ句諺語:「人生雖短暫,藝術永久遠」
藝術真正生存在日常生活中的那時候 才具有實質的公共意義
(照片引用自網路)

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No Stopping Us


一起嘴砲
ㄧ起JACKASS
ㄧ起旅行
ㄧ起作夢
ㄧ起擁抱海
ㄧ起望著星空
ㄧ起聊著未來
ㄧ起看這個世界
ㄧ起..........有太多
只知道跟你們一起的時候..
往往都能夠由你們身上感染那份樂天的快感...
而且都來自最真誠....
能夠一起的時間也不多了......
嗯.......

2007年1月26日 星期五

達利-我看你


達利終其一生從事他有所堅信的藝術路線
不可否認達利與一般功成名就之人一樣
熱衷金錢慾望及豪華排場
旦相對地卻令大部分人景仰的是他出眾的才華和風雅
也大大的蓋過他讓其他藝術家較為不茍的一面

『我和瘋子最大的不同是,我沒有瘋』 達利

這句出自達利口中的演講台詞
又在一次喚醒我從達利畫作中所體驗
那極具瘋俇且難以揣測的創作心靈
達利將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的"淺意識理論"
經由他靈巧的雙手將無形轉化成有形
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將且不探討能從達利畫中了解多少
而就從畫中感受多少 即足以令我目眩神移
稍加一不注意視線的腳步 可能跌入難以自拔的幻境深淵


達利大部分的畫作都有其對於時事的省檢與表述
在當時的超現實主義洪流影響驅使下
達利非旦不流於盲潮
且致力俢行古典文藝復興時期那巨匠般優美細膩的畫風及技巧
以此來表現奉"潛意識理論"為圭臬的超現實主義風格
後來也造就達利成為超現實主義的夢境魅力詮釋者


於達利後期的畫作 更是受到原子物理時代的影響
創作出一系列技巧令人難以置信的物理學風格畫作-核子密法要素
此時也可說是達利寫實功力的巔峰期
當我在 菲利普‧哈士曼的的攝影作品中看到他為達利
折騰了五個小時 重覆抓了26次貓 拋擲26次東西的
﹝原子達利﹞攝影作品 充份感受到達利對於
﹝原子麗達﹞等畫作中 那種對懸浮畫風與對核子密法要素的熱情
達利信仰遵從的『偏執俇批判法』
主動的運用有意地俇想方式解釋世界
促使-抽屜人、長腿象、軟時鐘、支撐柺杖的出現
以發揮非合理性的異常繪畫效果

『繪畫是一種用手與顏色去補抓想像世界的具體事物攝影』 達利

這很像當代許多的建築師 透過本身獨有的美學技巧及哲思
再有系統地透過想像程序整理並加以轉化成有機能注入的具體心靈形境雕塑品
不只應用建築繪畫原料如建材、光影.....等有機無機的任何材料
經由切割、延伸、扭轉等....之建築語彙
而加以融入讓人感受進而感動的衍生效果
給使用者、路過者能夠感染其建築畫作中欲傳達的靈魂語言

『畢卡索是西斑牙人 我也是』
『 畢卡索是天才 我也是』
『 畢卡索舉世文明 我也是』 達利


有人說:他對藝術的自負並不徒托空信
有人說:他特異獨行卻能夠自如遊走傳統與前衛之間

或許他那誇張驕飾多變的表情
尖銳批判的言行
是在說明他戲謔人生的態度 超脫世俗的構思吧

2006/09/21

笑容


在海神廟緩坡上...不巧地遇見3個正玩耍中的小孩

嬉戲無憂的笑聲頻頻放開傳來

拿起相機盤想著按下快門..捕抓此刻的純真無邪
她們靠了過來..對著我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
但...大概可以感受他門對於被拍照的盛情
你擠我擠..積極的對著鏡頭擺出VICTOR的姿勢
我猜想這大概是生活在熱帶海域的那些小孩...
所散發出來的熱情吧...

2007年1月23日 星期二


太陽無比熱情的邀約
催促起我顫紅的皮表跳動
馬車攸慢行舟在擠亂街上
街屋外精琢的雕刻令我眼睛目不接暇
收起眼簾...
車座上的護扶正載著滿滿的好奇心

2007年1月21日 星期日

Hoy Theory

美國學者霍伊認為 :
科學領域中,「理論」其實都是某種「解釋」
『說一種解釋是好的,並不意味著它是唯一的。』
他主張用開放性的「解釋」概念替代排他性的「理論」概念。
(David C. Hoy, 1991)